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剧烈波动。存储已从传统IT基础设施,跃升为影响AI发展高度的 “硬通货”。而在这场全球存储器的竞争中,华为凭借前瞻性的AI布局,抢占了关键赛道。
从“配角”到“主角”:华为存储的战略跃迁
2018年华为公布AI战略之初,存储产业仍被包裹在算力业务中,彼时,行业普遍聚焦算力突破,存储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知。
2023年,生成式AI全面爆发,数据处理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存储的战略意义被推向台前。同年7月,华为推出OceanStor A310与FusionCube A3000两款AI存储产品,正式将“AI存储”的概念推向大众视野。
两个月后,2023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高性能AI知识库存储OceanStor A800横空出世:相比传统存储,其能让训练集加载效率提升4倍,断点续训恢复速度加快3倍,AI集群可用度可提升30%。一系列产品落地,让华为存储彻底站稳了AI风口。
深入AI应用场景:从产品到行业化落地的实践
2024年,华为组建了一支“AI突击小队”,深入AI的真实应用场景打磨出真正好用的AI方案。这一创新尝试在2025年迎来标志性成果——华为与瑞金医院联合发布RuiPath 病理大模型。针对我国病理医生缺口大、分布不均且基层初诊符合率低的痛点,AI突击小队深入了解病理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打磨出一系列数据工程、模型工程工具,最终将RuiPath训练为能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癌种的病理大模型。更具行业意义的是,双方随后选择了将成果开源,希望AI技术能普惠到更多医院。
除医疗领域外,华为存储团队持续推动着AI行业化落地。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中,华为创新研发的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UCM也投入到实际场景使用,有效提升了银联推理任务的处理效率,使AI技术在银联业务中发挥实际作用,这一突破性成果一时间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华为并未将 UCM 技术局限于自有产品生态,2025年9月,其选择将该技术在Github社区开源,跳出了“软件技术绑定硬件销售”的传统模式。
这一决策背后,是华为更深层的战略布局:以开源为纽带,联动全球开发者共同完善UCM技术,推动推理框架、算力硬件、存储系统的全栈协同,最终形成AI推理加速的标准化方案,从根源上破解行业普遍面临的“推理体验差、成本控制难”的共性难题。
在这场全球AI竞争中,华为不仅守住了存储赛道,更用实践证明了存储在AI时代的巨大价值。(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