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无人机如“空中卫士”般掠过云端,实时守护着每一段旅程;当海量数据在智慧平台中流转,为驾驶员精准推送“贴心路书”……在河北,一场以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的智慧出行变革正悄然展开。从“分钟级救援”到“全息感知路网”,数字化服务不仅提升了交通服务效率,更让“安全触手可及、便捷如影随形”的美好出行愿景成为现实。发展智慧交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低空天眼”织密安全网,无人机护航让回家路更温暖
“以前最怕高速上出事故,现在看到无人机在天上飞,心里踏实多了!”常年往返于京津冀的货运司机张建军感慨道。他的安心,源自中国移动河北公司会同省交通管理部门及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无人机低空护航新模式。在京哈高速等重点路段,211架无人机化身“空中交警”,通过中移凌云平台实现智能巡航、快速响应,将事故主动发现率提升至90%,二次事故率下降40%,让“科技护航平安”不再是口号。
在交通指挥调度服务中心,大屏幕实时跳动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自动标注的事故定位点介绍:“这套系统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会‘思考’。无人机搭载AI识别模块,可自主判断事故类型,同步启动取证、喊话、救援调度全流程。”今年春运期间,京昆高速因突发团雾导致多车滞留,无人机3分钟内抵达现场,通过红外热成像精准定位受困车辆,并引导救援力量开辟“绿色通道”。“过去救援平均需要30分钟,现在缩短到12分钟,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科技的温度更显温馨。一位石家庄市民回忆,春节返乡时车辆遭遇爆胎,无人机不仅用灯光为她划定安全区域,还通过语音指导她使用应急工具。“就像有位‘空中管家’全程守护,慌乱瞬间变成了安心。”如今,无人机常态化巡航在节假日出行高峰、应急救援服务、轻微交通事故处理等场景实现有效推广应用,真正让“出行路”变成“暖心路”。
“智慧中枢”激活新体验,数据流淌间书写便捷生活
如果说无人机编织的是“看得见”的安全网,那么中国移动河北公司打造的“高速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则在构建“看不见”的便捷生态。这个融合5G、大数据、AI算法的“智慧大脑”,已对接全省95个路段公司,建模覆盖7000公里高速路网,让每位驾驶员的手机都成为“个性化出行助手”。
“以前遇到恶劣天气,信息传递总慢半拍,现在手机提示比眼睛看得还远!”网约车司机王海波展示着手机里的5G消息——上午10点03分,平台精准推送“青银高速K205处团雾消散,可恢复通行”,让他提前20分钟抵达接单点。这背后,是平台对基站信令、路面传感器等二十类数据的实时融合分析。“我们给每段路都建立了‘数字孪生体’,能预测未来15分钟车流变化。”河北移动智慧交通工程师曹浩博边说边演示某高速的3D动态模拟大模型。
对于交通管理而言,数据赋能同样显著。通过高速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可以快速获取高速交通的“健康诊断报告”,包括平高峰车流量、超速超载车辆、事故地点数量等等。平台还能自动生成分流方案,连锥桶摆放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平台通过多维触达手段,精准连接交管、交通等服务单位和路面司乘人员,支持对所辖路段进行应用和展示,并通过短信、5G消息和IVR语音电话等途径实现对路面司乘人员主动、精准、实时的信息触达,相当于为每位驾驶员配备了一位“AI行程管家”。
未来,河北移动将继续深化“数字基因”与交通网络的融合,不断拓展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新场景,为安全、便捷、绿色出行提供更加丰富的智慧交通产品,为绚丽多彩的出行画卷添加更具科技魅力的笔墨。(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