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机器人能顶“半边天”,智慧工地离我们还有多远?
杨国强委员建议加快建筑机器人应用,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几年前,当曲强和团队成员第一次走进建筑工地,就对建筑工地“危繁脏重”有了切身的体会。他爬上四层脚手架,踩着钢筋、翻过木模板,见到十几名工人手持工具忙碌着,衣服上布满了混凝土泥点。
作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混凝土产品线负责人,曲强的主要工作就是牵头研发混凝土施工机器人。
5G时代到来,但建筑业仍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当其他行业正在加紧做“智能加法”的时候,“大而不优”的建筑行业,还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像父辈那样,顶着“农民工”的标签进工地干重活,而是更加愿意选择新兴行业,“宁送快递不进工地”现象普遍。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2018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24%。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我国建筑业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建筑业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数字化、智能化的盖楼方式,已经成为这个传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广东顺德,曲强和同事们把实验室搬到工地里,经过严格的测试,去年9月,博智林首批43台建筑机器人正式“上岗”,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
当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工友”成为现实,盖楼真能像造汽车那样实现全自动化、机械化?
据曲强介绍,这些“机器人工友”个个身怀绝技:有的负责室内喷涂,有的负责外墙喷涂,有的能清洁楼层,还有的能搬运、安装室内墙板。以地砖铺贴机器人为例,它的施工效率是人工的2倍,且施工质量更优。
曲强设想,在未来的建筑工地上,那些苦活、累活、脏活和危险活,完全可以甩给机器人。那时候工地将节约一半以上的人力,真正实现建筑机器人能顶“半边天”。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包括博智林机器人在内的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显著进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但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势所趋。
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出,将建筑建造过程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产品技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建造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经济性、可靠性。
为此,他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
杨国强相信:“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
“说不定不久之后,你买的房子就是机器人盖的,而你打电话叫来的装修工人,也是机器人。”曲强颇有信心地说。(记者黄海波、张典标)